找到相关内容3935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

    责任。   印顺导师的思想,以及他治学的方法论,一以贯之,都来自“缘起”的正观。由于深层的缘起正观,使得他肯定佛陀教法的本质──“缘起”,以及衔接“缘起”与“”的中观深义。由此出发,出入古今中外...思想方面──把握缘起深义,多说缘起,少说   依《印度之佛教》以为基础,他先撰《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》,以探讨《阿含经》与《广律》的形式与内容,然后又以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》,来探讨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189873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下)

    观察身体的变化及了解其作用,您就不会“执着它”。   二、去观察心理的感受及清楚其起伏,您就不会“妄想它”。   三、去观察心灵的本质及证悟其,您就不会“迷失它”。   自我省思   1、您...   一念之间(下)   作者:释达观   成功的认知-生命本质   人有三-本性、人性、个性。本性“不变”、人性“善变”、个性   “固执”。   生:何谓本性?为何不变? 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092390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  ⑥菩萨虽总相知诸法:总相,与别相为一对概念,表示全体与部分,一般与个别。总相指现象总体、现象的一般本质,别相指个别现象、特殊现象。菩萨得一切智,把握了现象的总相,即把握了现象的本质,还必须用...实相。菩萨不同,因为根利,知道所谓苦谛一相,其实无相,本空寂。只是凡夫之心颠倒,才分别有苦有乐。   又,人生之苦是由爱等产生的,爱欲也是一相。苦为果,爱为因,因与果同,苦既是,爱当然也是。菩萨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五)

    本质,即把握了一切法的总相,便断绝对一切法的贪爱而得解脱。对於利根的人,佛引导他们以涅盘实相之理(总相),回到世间观察一切个别现象(别相),说一切个别现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生不灭的,毕竟空寂,如同...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一已谈到这个道理:「以人多著我及我所,故佛但说无我,无我所,如是应当知一切法。若我、我所法尚不著,何况余法?以是故,众生、法,终归一义,是名。」   ⑾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三: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4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用般若智慧从现象的总体上考察所获得的佛教认识,称为一切智。得一切智,精神上便达到无任何分别境界,把握到现象的本质。《大智度论》认为,一切智有总别二相之义,若依总义,则总称佛智,即一切种智;若依别...失觉支⒅想。所以尔者,由止处未断,耳目有所封故也。至於忘封,犹尚无用,而况绝五根者乎。此即烦恼残气,要由结业五根之效也。假使慈悲之,化於受习之气,发自神本,不待诸根,四大既绝,将何所构,而有斯形?阴阳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
  •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

     「佛法离一相故,无决定真身;离异相故,无决定粗身(肉身)。」   不但众生所见菩萨法身虚妄不实,众生所见佛的法身虚妄不实,即使「诸佛所见之佛,亦从众缘和合而生,虚妄非实,毕竟,如同法性。」 ...菩萨。这些菩萨已断除一切烦恼障,不受後有,因此得清净行身。这个清净行身不是肉体所成,因此称为妙行法性生身。由此可知「无生」一方面代表「无生无灭」的「智慧」;一方面代表「不再转世」的「无取涅盘」。只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9.html
  • 信愿——往生正因

    还说,最后要观想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化为光明,融入无缘大中,之后就在这种境界中发愿回向,这样照仪轨念诵心咒,有殊胜利益,可以消除这一生的世间一切不吉祥灾难和横死,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获得一切自在,是殊胜的...各种疾病、衰老等痛苦,最后还有最恐怖的死亡。我们的身体从各方面来讲,不论因、体、果,都是苦、不清净的。受生时是随爱受生,自己的识和父母的不净种子结合在一起,就形成这一生生命的最初位,都是烦恼的产物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信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0255593998.html
  •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

    的工夫就是要在日常的事缘中利用妄念或当前一念做功夫,看此当前一念从何处起,认得当前一念的,则能不执著、随逐心念或妄念了。这是参禅工夫的基本原则。看话头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个原理、原则而设计的,虚云说:...  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   伍先林   内容提要虚云和尚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禅宗的泰斗和旗帜人物,虚云和尚阐扬的主要是南宋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,同时以看话禅融通默照禅,他根据自己禅修的深切...

    伍先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5.html
  • 虚云茶诗的修行智慧直解

    生出妙用。执着于任何一物,用出的只能是“小用”,就做不到任运随缘,圆融即无从而生。最需说明的是,禅宗说说有,说破说立,无非随顺机宜。“自性”即是,并非一个实有的事物在观照,正因为“无”,它才可以...专门的禅坐在禅修中非常必要。一些大乘宗的研究者常常蔑视和排斥禅坐的功用,认为禅宗自《坛经》后就只重心性而否定坐禅,云坐禅不能成道。又鉴于怀让讥马祖“磨砖岂能成镜”的公案,对禅坐更加不屑一顾了。而...

    冯天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7.html
  • 如何从“看”中回归生命的源头

    长期的过程,所以要持之以恒地做参禅看话头的功夫。   (二)话头与看话头   禅宗的特异之处在于它的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,超越一切文字和理论,直接在现量上体现的觉悟,如达摩祖师的安心,六祖慧能...心,本来就是佛,一切的视听言动都是它的作用,只要人们不粘滞于所视所听所言所动的对象物,这个能看能听能言能动的心本来就在解脱之中。虚云和尚认为,众生与佛是平等的,没有差别,“心即是佛,佛即是觉,此一觉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